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资源 > 正文

暖通空调论坛暖通空调论坛网站

什么是COP?

什么是EER?

什么是IPLV?

什么是NPLV?

什么是SEER?

为什么我们提出的这几个名词如此让人纠结?

下面就这几个名词在业界的解释叙述如下:

一、EER与COP

这是制冷界耳熟能详的两个名词,网上流传的版本很多,国标也存在分歧。那么EER与COP到底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首先我们看看GB/T7725-2004对EER与COP的定义。

EER: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COP:在额定工况(高温)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为了避免混淆,GB/T7725-2004特别说明了空调器有效输入功率是指压缩机、控制器、两器风机等整机输入功率。有些人认为EER是制冷量与压缩机轴功率之比,COP是制冷量与压缩机输入功率之比,显然是错的。顾名思义,空调器自然是指整机,如果要表达空调压缩机的能效,在EER前面一定得加上空调压缩机这几个字。

从字面上看, EER就是能效比,所谓能效比也就是能源与其所产生的效能的比例,用于制冷或制热都无不可。实际情况则比较复杂,空调器制热时产生的的热量并不等同于空调器效能。准确的表达,空调器制热量应该是:空调器产生的效能与空调压缩机输入功率之和。如果简单地将二者等同,在一定条件下,空调器制热循环能效将超过理想能效--逆卡诺循环能效。这确实是个非常纠结问题,需要好好梳理一下才能消化。

二、性能系数COP

为了衡量制冷压缩机在制冷或制热方面的热力经济性,常采用性能系数COP这个指标。

1、制冷性能系数

开启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轴功率Pe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Pin的比值。

2、制热性能系数

开启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COPh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轴功率Pe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COPh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Pin的比值。

其单位均为(W/W)或(KW/KW)。

大家参考《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517页或彦启森主编《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空调、采暖设备的能效比EER(英文为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在额定(名义)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此定义可详见《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482页JGJ134-2001的术语部分。大家亦可参阅中国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推荐教材 空气调节》(第三版)第148页相关内容。

个人认为,EER主要表征了局部空调机组(含空气源、水源、地源等等整体式、分体式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其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仅适合于电动压缩式(蒸气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

而COP性能参数值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一般的电动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制冷压缩机)外,亦适合于吸收式制冷机组

下面是在论坛上看来的:

COP与EER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COP当中制热量的计量单位是BTU,而COP当中制量的计量单位是W,因此它们之间存在3.41的倍数换算关系,一般COP在3左右,而EER在10左右。

但是想起曾经在空调国标当中看过记得是制冷时用COP,制热时用的是EER,似乎两者是有区别的。而在大学时的理解是EER表征范围比COP更广,COP是制冷系数仅在表征制冷时用,而EER作为能效比在制冷和制热时都可以用。究竟那一种理解对?

回来再次查阅了GB/T7725《房间空调器》国标,当中明确指出:

3.9 能效比 (EER)

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 W / W 表示。

3.10 性能系数 (COP)

在额定工况 ( 高温 ) 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 W / W 表示。

注:有效输入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空调器内的平均电功率。其中包括:

① 压缩机运行的输入功率和除霜输入功率 ( 不用于除霜的附助电加热装置除外 ) ;

②所有控制和安全装置的输入功率;

③ 热交换传精装置的输入功率 ( 风扇、泵等 ) 。

暖通空调论坛暖通空调论坛网站  第1张

而在GB/T 15765《房间空调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里虽然没有明确定义COP与EER,但是能明显推断出其性能系数COP可以表征制冷工况下机器的性能。

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一文描述制冷术语的时候,其意思也是指COP用来表征制冷时的性能,同时它也指出在美国也用EER来表征制冷时的性能,而EER的计量单位用的就是BTU,这样跟COP就存在3.41的换算关系。

在互联网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不一致,多数人引用GB/T 7725《房间空调器》国标中对COP与EER的定义。显然这在家用空调领域已经毫无疑义了。但在此外的制冷空调领域却并不是这样,空调压缩机的厂商们在其产品样本中对于EER与COP的处理就是用3.41倍数这样来处理的。据此,我的理解是:

就其本意来说,COP与EER是用3.41来换算,他们的本意是一样的。后来GB/T 7725《房间空调器》国标的制定者强行将COP与EER分开表示不同工况的性能指标而同时又没有交代来龙去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关人员的理解混乱。制定狭窄范围内国家标准却要强行改变更广阔业界已约定俗成的观念,实在有些不智。

四、2004版新的国家标准GB19576《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和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对COP和EER的表述

在标准GB19576-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中,我们发现只出现EER的字样,汉字意义为“能效比”和“能效等级”的表述。

而在标准GB19577-200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中,我们发现只有COP的字样,汉字意义变为“性能系数”和“能效等级”的表述。

其含义的区别只是EER为能效比,而COP为性能系数。

五:IPLV

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是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下表规定的IPLV工况下机组部分负荷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IPLV公式得到的数值。

IPLV值这个概念非常之简单,就是将不同运转负荷下的COP值(或EER值)进行了一次权重平均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IPLV=2.3%×A+41.5%×B+46.1%×C+10.1%×D

A是100%运转时的COP值(或EER值)

B是75%运转时的COP值(或EER值)

C是50%运转时的COP值(或EER值)

D是25%运转时的COP值(或EER值)

从以上可以看出,空调的IPLV值,更加逼近空调的实际工作中的平均能效比。

六:NPLV

科学评估一台机组的运行费用既要考虑满负荷的效率,更要考虑部分负荷效率。事实上,机组运行在满负荷的时间不到2%,98%的时间运行在部分负荷。美国制冷空调学会(ARI)为此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一种广泛接受的科学评估方法,即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指标(NPLV)来全面评价一台机组的综合效率。NPLV综合考虑机组在100%,75%,50%和25%不同负荷点的性能,并对不同点根据实际运行确定权重,来综合评估机组的效率水平。中国最新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包含了此综合部分负荷效率指标。按此方法计算运行费用更科学,也更接近实际情况。

NPLV全称综合部分负荷性能。根据美国制冷空调学会ARI550/590标准,通过对100%,75%,50% 和25%四个部分负荷性能点加权计算得出。

NPLV的计算公式如下:

NPLV=0.01*A+0.42*B+0.45*C+0.12*D

其中A,B,C,D分别代表机组在100%,75%,50% 和25%四个点的COP值。

七:IPLV和NPLV的计算

IPLV: Integrative Part Load Value,即ARI标准工况下综合部分负荷值。

NPLV:No-standard Part Load Value,即非ARI标准工况下部分负荷值。

工况规定不一样时,具体对比如下:

名 称

冷水出水温度

冷却水进水温度

IPLV

100%负荷

7℃

30.0℃

0%负荷

15.5℃

0%负荷

15.0℃

NPLV

100%负荷

实际温度

实际温度

0%负荷

15.5℃

注解:1、冷却水进水温度随负荷百分比成线性关系。

2、一般计算取100%,75%,50%,25%四个负载下的数值进行计算。

3、IPLV下的不同负荷冷却水进水温度=0.145×(负荷百分数)+15.5

名 称

冷水出水温度

冷却水进水温度

IPLV

100%负荷

7℃

30.0℃

75%负荷

26.4℃

50%负荷

22.8℃

25%负荷

15.5℃

75%负荷

25.8℃

50%负荷

22.2℃

25%负荷

15.0℃

NPLV

100%负荷

实际温度

实际出水温度A ℃

75%负荷

(A-15.5)/75 ℃

50%负荷

(A-15.5)/50 ℃

25%负荷

15.5℃

根据ARI550-98、ARI560-98、ARI590-98规定IPLV计算公式。

性能系数IPLV计算: IPLV=1/(0.01×A+0.42×B+0.45×C+0.12×D)

能耗系数NPLV计算: IPLV=1/(0.01/A+0.42/B+0.45/C+0.12/D)

A——100%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B——75%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C——50%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D——25%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全年耗电量=(能耗系数IPLV)×(满负荷制冷量)×(年运行时间)

年运行时间按6~9月份四个月,每天12小时统计,年运行1200小时计算。

八:SEER

SEER:季节能效比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定义:在正常的供冷期间,空调器在特定地区的总制冷量与总耗电量之比。考虑了稳态效率,也考虑了变化的环境和开关损失因素,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

引用自:为了推动变频空调器的发展,发达国家制定了新的标准——季节能效比SEER作为空调器的效率标准,其中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

较易混的词:COP、EER、IPLV(变频)

COP=制冷量/压缩机电功率

EER=制冷量/空调系统总电功率

IPLV=制冷量/变频空调压缩机 (50~220Hz加权计算,具体见下表)

EER负荷比值(%)

暖通空调论坛暖通空调论坛网站  第2张

25

50

75

100

使用率比值(%)

25

40

30

5

九:SEER的计算:

SEER定义和EER的定义完全不同,其测算方式也有差异。对于EER的测算,空调的能力和能效只要通过一个工况测试就可以完全获得,而对于SEER的测算,由于测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开/关循环损失和累加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此空调的能力和能效需要通过四个工况测试并通过一系列的加权计算才可以获得最终结果。

A工况称为标准制冷工况,空调在这个工况条件下测试系统的制冷量。

B工况称为低温制冷工况,空调在这个工况条件下测试系统的制冷能效,标准中对其定义为EERB。

C工况干工况稳态试验和D工况干工况断续试验,做这两个试验要保证蒸发器表面处于无凝露的测试状态中。A、B、C三个试验项目都属于稳态试验项目,当测试数据误差满足ASHRAE37-2005所规定的范围以内,即可以按照10分钟一次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结算。

D工况试验中,空调要按照6分钟开机,24分钟停机,30分钟为一个循环周期的方式循环往复进行,当循环周期工况稳定后,记录其中一个稳定周期的试验数据,通过这两个试验,求取SEER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CD值,标准中定义CD值为效率降低系数,由于精算过程十分复杂,试验平台焓差法试验装置需要进行程序调整,因此并非所有焓差测试台都可以进行CD值的测试,在ARI 210/240标准中对于不能进行C工况和D工况试验的焓差测试装置,允许CD值使用0.25替代。将0.25代入公式(1)。

PLF(0.5)=1-0.5×CD………(1)

式中:

PLF(0.5)——当制冷负荷系数为0.5时的部分负荷系数。

将(1)式的计算值代入公式(2),即可求取季节能效比值。

SEER=PLF(0.5)×EERB……(2)

此时季节能效的计算公式可以变形为SEER=0.875×EERB。引入SEER13的概念,公式可以继续变形为EERB ×0.875×3.412(Btu/W)≥13(Btu/W),即工况B的试验条件下测试所获得的能效值要求大于4.35W/W。根据美国ARI 210/240测试标准空调出厂时的最低制冷能力和能效值都不能低于标称值的95%,由此可以推算出北美向SEER13的分体空调在工况B的试验条件下的实测能效值只有大于4.137W/W才可以满足SEER13的开发要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