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图,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图最新
- 工程资源
- 2023-07-02
- 478
1月27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正式公布,包括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汉阳铁厂、京张铁路等100个项目。其中,天津有3个项目入选:大沽船坞(现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天津金汤桥、天津碱厂(天津碱厂厂史馆)
大沽船坞
(现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
所在地:天津市塘沽大沽坞路27号
始建年代:1880
主要遗存:甲字船坞、轮机厂房旧址、船台与小码头;德国产剪床、英国产冲剪;大沽产手枪等
入选理由:中国第三所近代造船所,也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建厂和重要的军火基地;制造出中国首批仿德一磅后膛炮、马克西姆重机枪、大沽造步枪等枪械;培育了中国北方第一代产业工人,不仅为日后华北造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还带动了中国各地造船工业的发展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海河下游南岸,占地约46000平方米。大沽船坞是1880年李鸿章由于北洋水师修理舰船的需要,在原来是盐村和渔村的名叫大沽的地点上建设的我国北方第一个近代化造船厂。
这里汇集了当时中国先进的造船机器;这里为清朝北洋水师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造出了中国的第一艘潜艇;这里的军械制造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装备的改革……
因为原地址有皇帝恩赐的海神庙,故亦名海神庙船坞。因此,大沽船坞的故事要从海神庙说起。
关于海神庙
海神庙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从现存海神庙遗址以及历史图片等证据可以看出,海神庙的选址非正南正北,而是将主要立面朝向海河入海口的河道处,反映出海神庙初建时选址对祭祀海神、指引航路等的考虑。
▲大沽的海神庙
据文献记载,海神庙由三进大殿组成,前殿为海神殿,御制殿额,曰“静洪波”,供奉着海神。中殿为观音阁,殿额曰“潮音清梵”,供奉着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塘沽地区多处被供奉,但以海神庙最为壮观。观音阁高七丈,是当时塘沽地区最高的建筑。后殿为水母殿,殿额曰“涵育厥后”,供奉着水之母,四周有鱼虾贝蟹。庙中有一“海坛”,井台用青砖砌成,从坛口可望见倒影。
海神庙是1793年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登陆的地方。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1793年8月5日,英国使团乘坐一艘60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落脚海神庙。该事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登陆点也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标。
▲1862年大沽地图
海神庙在近代军事基地建设中又成为东方精神的象征。李鸿章除了致力于将天津建设成为一个军事基地之外,他还将注意力集中到整个渤海湾的军事部署。北洋水师的军队部署以威海卫基地、旅顺军港为主,大沽船坞更多的是作为修船、造船的场所和军火供应地,它是李鸿章在海防紧急的情况下,在京师最后关卡——天津建设的北洋水师“天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后的战役中,这里与威海卫刘公岛、旅顺军港呈犄角之势拱卫京师。
大沽船坞选址于大沽口海神庙附近,除了李鸿章驻节天津、大沽口有炮台对其加以保护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应该特别值得注意:第一,在清代,大沽海神庙附近是船舶停靠的集中之地。海神庙在当时是进入内陆的集散地。从1862年的塘沽地图可见有六个船坞,可能为便于船舶停靠之所。这说明此地已经具备建造船坞的基础。第二,从1907年大沽铁分厂图和1941年大沽造船所平面图都可以看出,整个大沽船坞各厂房、船坞、宿舍等以海神庙为中心建设,中国历来有将重要建筑放置于中心的传统。据中国传统,造船、修船、新船下水、出海都要举行祭海神、龙王等仪式。
▲大沽船坞轮机车间遗址
大沽船坞的建设结合海神庙,不是巧合,它反映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祭海文化的结合。福州马尾船政的天后宫、威海卫刘公岛上的龙王庙的建设都与这种文化相关,开平矿务局为我国最早采用近代技术进行煤炭挖掘的军工产业,仍然保留了祭祀窑神的活动。此外,在天津机器局选址中,有在空旷地域中依托既有建筑建设军工产业的选址习惯,海神庙在该区域不管是建筑体量还是祭祀活动,都能起到精神中心的作用。将传统的祭海文明作为近代工业的内核,是“中体西用”在近代中国工业的表现,这一点也独具东方特色。
修船、造船、生产枪炮
在大沽船坞建造之前,天津机器局也有一定的造船能力。随着海军舰队的扩大,天津机器局原有的船坞已不能满足修船、造船的需要,光绪六年(1880年),大沽船坞开始建设。2月,购用民地110亩修建厂区和船坞。5月,甲坞兴工建筑,由天津四合顺包揽工程。11月建造竣工。光绪十年(1884年),兴建乙、丙坞。光绪十一年(1885年),兴建丁、戊坞。船坞有打铁厂、锅炉厂、铸铁厂、模件厂,陆续建成甲、乙、丙、丁、戊船坞。光绪十六年(1890年),大沽船坞开始生产枪、炮等军火。这是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光绪十七年(1891年),大沽船坞仿造德国一磅后膛炮90余门,除修船外还开始制造枪炮、水雷等,实际上大沽船坞成为了一座军火工厂。1892年,在船坞院内设修炮厂,兼造水雷,从此,大沽船坞成了一个修船、造船、生产枪炮军火的综合军事基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大沽船坞被俄国霸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30日,清政府外务部正式向俄国提出交还大沽船坞的要求,俄国才于12月19日将大沽船坞交还。12月,奉直隶总督袁世凯之命绘制详图,将各坞、各厂损坏坍塌情形呈报在案,兴工修理。
▲大沽铁工分厂图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袁世凯在天津大沽口船坞创办宪兵学堂(后改名陆军警察学堂),创建警察队伍在当时天津也是创举,这里成为培养警察的摇篮。同年,开办北洋劝业铁工厂,设分厂于大沽船坞,大沽船坞改名为“北洋劝业铁工厂大沽分厂”。1913年,大沽船坞划归北洋政府海军部管辖,改名为“海军部大沽造船所”。反映了近代中国造船业自主性发展进程。1937年,大沽船坞变成“大沽造船所”。1945年抗战胜利,由交通部接受大沽船坞。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满足大型船只生产需求,大沽船坞进行了设备更新,20世纪60年代进行设备更新,把过去的旧机床变成万能铣床、大刨床等,还扩大了生产的范围,从1958年后开始制造蒸汽机,烧煤蒸汽机车,满足生产大型船的需要。1964年这里建造渤海石油钻井平台,1969年生产柴油机。新老厂区共同见证了136年老厂的历史。
天津金汤桥
所在地:天津市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
始建年代:1906
主要遗存:桥体
入选理由:天津最早、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的钢结构桥梁;象征天津市解放的标志性建筑
金汤桥的前身是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建造,由13条木船连缀而成,因在天津城厢东门外,故用此名。又因其东头为清盐关厅所在地,也称“盐关浮桥”。这种浮桥实际上就是船桥,和摆渡的渡船一起成为人们过河的交通工具。但当时官府不为民谋利,又限于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在陈旧败落的状态中一直沿用了一百七十多年。
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比利时经营的天津电车公司欲将线路延伸到对岸的奥、意、俄三国租界,需要铺设一条行驶于北大关到老龙头火车站(今东站)的红牌电车道,势必行经此桥,便会同中国官府、三国租界当局共同集资20万两银子而兴建新桥。新式铁桥全长76.4 米,桥面宽10.5米,车道宽6.8米。下部结构为三孔实墩,两孔可以开启行船,上旋呈曲线形。建成后大大方便了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也是当时市政建设现代化的一个景观。命名为“金汤桥”,取固若“金城汤池”之意。
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当年10月10日下午,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在南开中学“红场”召开大会,要求惩办卖国贼,抵制日货,并组织环城游行。由于警察阻止,殴打学生,激起群众义愤,游行队伍到金汤桥西口的天津警察厅请愿,向厅长严正抗议,又在街头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开展演讲宣传,一直坚持到第二天黎明。金汤桥头出现的革命斗争气势,震动了海河两岸。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天津的战役。根据天津敌情和市区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方针,确定38、39两军由西向东,44、45两军由东向西,将东西两面主攻部队的会师地点定在金汤桥。14日上午10点开始总攻,仅用16个小时就打开了东西两方向的10个突破口。在津西突破了和平门、西营门,在津东杀进了民权门、民族门,并在金汤桥头反复争夺之后,于15日凌晨5时半,东西两支部队在金汤桥胜利会师,在高唱凯歌和欢呼声中将红旗插上了桥头,从而宣告了解放天津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由于打通了东西走廊,敌军南北分离,且被分割成散块,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解放军则乘胜进攻海光寺一带,于当日上午10时攻进了敌天津警备司令部,生俘敌警备司令,下午3时全城结束了战斗,人民解放军只用了29个小时,即全歼守敌13万人,解放了天津。
新中国成立后,金汤桥旧貌换新颜。在1935年第一次大修的基础上,于1970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修。因桥上的单行电车轨道早已被拆除,又把开启设备废除,将全桥顶高1.2米,把原来的木桥面板改为钢筋混凝土板,并对一些构件进行更换加固。两侧人行道拓宽到1.5米,车道荷载的标准达到10吨,使这座老桥面目一新。
1984年,为了纪念人民解放军在天津战役中的丰功伟绩,在金汤桥海河东路一侧设立了解放天津会师纪念碑。1994年经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金汤桥被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金汤桥又改成步行观赏桥,镶有玻璃引桥和全玻璃阶梯,装点了桥身,修复了开启功能,桥下水面设置音乐喷泉,铁桥在音乐喷泉的伴奏下徐徐开启,成为津城旅游的又一新景观。此外,又在桥的东西两端安置了两组反映胜利会师的雕塑,有战士群体、火炬、坦克和碉堡等实体重现,以生动直观的形式,把已逝去的历史远景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天津碱厂
(天津碱厂厂史馆)
所在地:天津市塘沽大连东道
始建年代:1915
主要遗存:厂门、白灰窑、化盐池、科学厅;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侯氏制碱法工艺;
入选理由:中国第一家近代精盐厂;中国最早的盐化工企业;我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制碱企业;苏维尔生产线为我国最早的制碱工艺流程线,具有首创价值,目前保存完好,工业特色鲜明;联碱区为我国自主研究的侯氏制碱法的代表,具有典范价值;1926年“红三角”纯碱在美国的费城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第一个专门的化工研究机构,开创了我国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及细菌化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化工人才;先后向巴西、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转移制碱技术
“红三角”纯碱曾是中国的骄傲
也是老一代滨海新区人最深的记忆
红三角纯碱一直是滨海新区人的骄傲
它打破了西方70多年来对制碱技术的垄断
“中国工业的进步”的象征
这位“民族英雄”已经历了百年历史
历史回顾
1914年久大精盐公司在天津成立,设工厂于塘沽。
1920年永利制碱公司“红三角”牌商标,经商标局核准发给注册证证号16510号。
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优质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1941年新法制碱实验成功,定名为“侯氏制碱法”。
1972年更名为天津碱厂。
2001年以天津碱厂著名商标冠名的滨海新区最大的“红三角”广场开放。
2005年12月18日渤海化工园暨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正式开工。
2011年8月1日
天津碱厂老厂区,两个高度分别是100米和150米的烟囱被拆除。
老厂区的记忆并不会被磨灭,按照规划,这一地区将作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商业购物区、文化中心、遗址文化和娱乐区及居住区,同时结合地铁B1线和于家堡高铁站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天碱地区将与于家堡、响螺湾组成三角形中心商务区核心功能区。老碱厂和天碱科技厅相连,将形成特色工业长廊,百年久大永利的记忆将延续。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内容版权均属于相关版权人和权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权。 请来信指出,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资源均由免费公共网络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勿公开发表或 用于商业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链接:http://erjian.cc/ziyuan/1543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