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结构工程师待遇,房屋设计师结构工程师
- 结构工程师
- 2024-11-04
- 9
方案阶段
>>>>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相关规定见《抗规》4.3节。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抗规》第 3.3.5条规定: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 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距离, 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 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抗规》 第4.1.8 条规定: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 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 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 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在1.1~1.6 范围内采用。此条为强条; 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 有时边坡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 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 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
>>>>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 房屋高度是多少, 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
《高规》3.3.2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 框架-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 6。高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
>>>>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 应设置伸缩缝,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框架结构为 55m, 剪力墙结构为 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问题
1.扭转不规则,规定水平力作用下位移比大于1.2;
2.凹凸不规则,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3.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8.《高规》限制结构长宽比
结构长宽比6、7度不应大于6。限制长宽比,其目的就是要在结构设计中控制长矩形平面的使用,当平面的长宽比大于3时,虽然未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但已对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等)的设置及楼盖结构的整体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见《抗规》6.1.6条及《高规》8.1.8条等)。框架抗-震墙及板柱-抗震墙结构以及框支层中,楼板的整体性对结构的协同工作影响很大,结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加强楼板的整体性及面内刚度。
>>>>9.《高规》3.4.3条规定
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10.《高规》3.4.6条规定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时, 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 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 30%; 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 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5m, 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 2m。
>>>>11.《高规》3.4.6条规定
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 当中央部分楼、电梯间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 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 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12.建筑平面不规则、凹凸多、周长必然长, 建筑及结构以及节能造价必定较建筑平面规则的高, 更不用说结构为克服平面不规则产生的造价提高。
>>>>13.结构竖向布置不规则问题
1. 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2.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3. 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14.《高规》3.5.6条规定
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
>>>>15.地下室顶板覆土问题
建筑为考虑景观需要, 往往要求在地下室顶板上要求较厚的覆土考虑绿化, 而结构往往因甲方造价或用钢量的要求, 希望覆土较薄以减轻荷载, 因为地下室顶板考虑抗裂要求, 梁板的配筋都很大, 且覆土越厚,地下室底板及外墙也越在地面以下, 底板及周边侧墙承受的水压力越大。
一般情况下, 覆土0.6m 以上可植草、1.5m 以上可种树, 若地下室较大, 考虑水专业走管坡度、覆土至少 0.8~ 0.9m; 建筑总平面布置时, 消防车道大部分尽量布置在地下室顶板以外, 减少顶板承受的荷载, 以节约造价。
>>>>16.地下水位问题
在满足基础埋置深度及地下室净高的前提下, 地下室底板标高越高越好, 底板及周边侧墙承受的水压力越小, 底板及周边侧墙厚度及配筋也越小, 造价越低。
>>>>17.地下室集水坑布置
尽量布置在承台边缘、不要布置在外墙边缘, 尤其是消防电梯的集水坑, 可加大长宽、减小深度, 以利于施工,确保边坡安全。
曾经有一个工程, 消防电梯的集水坑从地下室底板再往下挖 3.2m 深, 布置于地下室外墙边缘,经建筑、结构与水专业配合后, 将集水坑移置地下室的中部, 既保证边坡安全, 又加快施工进度, 节约施工造价。
>>>>18.地下室及上部管道井布置
须注意结构柱、梁偏位问题,建筑、设备专业须确认, 以保证管道井的净尺寸; 有的工程建筑认为梁为 200 宽, 而实际地下室或上部的梁往往大于 200, 柱或混凝土大梁有向管道井内偏, 影响了管道井的尺寸, 造成后期平面调整(平面布置紧凑时往往不好调整) 或影响使用。
>>>>19.梁、柱偏位问题
注意核对建筑外立面、停车、管道井、电梯井等, 不能影响停车、管道井、电梯的使用, 部分柱外凸时, 为保证立面统一, 柱断面不能收缩。
>>>>20.地下室及架空层停车位问题
须注意柱网布置、柱尺寸大小及偏位, 停3部车至少柱净距 7.2m, 2 部车至少柱净距4.8m, 建筑轴线尺寸须注意柱子大小, 必要时柱子可布置为长方形, 要注意地下室顶有覆土及消防车道时, 柱子不可能太小。
>>>>21.地下室及上部层高问题
净高须满足建筑规范要求, 梁高1/10~1/ 15L, 跨度大、荷载大、又有裂缝要求的梁, 梁高至少1/10~1/12L, 其他部位宽扁梁可做到 1/ 15L, 但宽扁梁造价会增大; 预应力梁可做到 1/15~ 1/18L, 但须注意梁两端柱头很大, 可能影响建筑的平面布置, 比如影响走道宽度布置等。
净高须考虑设备走管问题, 一般空调管至少 0.45m, 电桥架至少0.15m, 喷淋至少0.10m; 当梁较高时可考虑穿梁, 穿梁洞口结构有相应的位置与尺寸的要求, 需要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配合; 梁开洞问题:洞口大小< = 1/3 h 梁高, 尽量布置在梁高中部, 梁剪力最小的部位即梁 1/3 跨度位置。
>>>>22.剪力墙开洞问题
建筑开的门洞或窗户及设备的穿墙洞口都爱沿着柱角或墙角, 结构则要求洞口不能影响到剪力墙暗柱、端柱、翼墙等主要受力构件, 洞口上下对齐, 建筑与设备需要了解在柱或剪力墙拐角外边缘算起 300 范围内为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 是高层结构的竖向主要受力构件, 不能破坏。
《高规》 第7.2.15 条、第7.2.16 条对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有详细规定。
>>>>23.柱的问题
注意尽量避免短柱, 例柱边尽量不布置门窗, 否则常为短柱, 短柱柱箍筋须全长加密, 造价提高且抗震不利。
>>>>24.楼梯净高问题
尤其地下室、商场层、顶层等注意核对,特别三、四跑梯, 建筑设计此部分时须注意核对剖面并与结构核对梯梁跨度、高度, 必要时可要求结构调整梯梁位置或要求做折板梯;
半层处梯梁须注意核对: 与建筑立面是否矛盾, 有的建筑立面窗户全对齐与半层处梯梁布置矛盾; 若梯梁外有幕墙等,须注意梯梁内退; 有些楼梯半层梯平台板在房屋内部, 半层处梯梁须注意核对: 与半平台处消火栓、配电箱内嵌布置是否矛盾。
>>>>25.屋顶栏板、女儿墙问题
建筑物大屋面以上仅靠悬臂受力的女儿墙高度不应超过 3m, 不应采用砌体的女儿墙,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悬臂受力的女儿墙高度大于 1.8m 栏板已至少15cm, 不太经济, 建议加斜撑或构架以受力合理且降低造价。
>>>>26. 弧形墙、悬挑加悬挑梁不利, 墙体易开裂。
>>>>27. 是否有较大跨度。
>>>>28. 是否有较大的荷载。
>>>>29. 确定设防烈度、设防类别。
>>>>30. 结构体系选型、楼盖选型。
>>>>31. 确定抗震等级、确定嵌固部位。
>>>>32. 建模试算看看参数,而不是拍脑袋决定。
画图之前
1)楼梯、错层是否有和常规项目异同之处,楼梯间的梁是否碰头。楼梯间休息平台下面的净高是否满足要求。
2)是否有幕墙,是否有特殊造型需要结构处理和避让。
3)电梯井净宽是否达到极限,梁柱均不能偏里。
4)电梯机房净高是否影响屋面梁。
5)上层剪力墙是否落地,是否影响了地下室车库道路或者出口。
7)基础是否有软弱下卧层,桩型选择是否和甲方沟通。
8)是否有层高太小,柱子太大形成的短柱。
9)特殊的梁标高需要降低的,应注意。
10)角柱是否点上。
11)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2)节点核心区验算。
13)雨棚、空调板、天沟、飘窗的梁的地方,要增加抗扭钢筋。
14)构造柱是否画上。
15) 特殊地方是否加强,楼板开洞等等。
16)后浇带是否考虑。
画图过程
1)首先做好模板之后套在建筑图上看一遍,梁的位置是否影响下一层的观感,有没有在下一层填充墙的顶端(墙是不是顶到板),板开洞位置是否和建筑一致,柱子、墙上下截面是否对齐,和建筑的偏心是否一致。
2)总说明内容要改完全,考过来的层高表,说明等信息要过一遍核对改全,增加这次需要的比如吊筋说明,构造柱说明等。
3)画节点大样的时候,建筑可能不了解结构布置,自己要结合结构主体的梁柱,看是否能实现,复杂地方看怎么实现更好,有的需要返提给建筑。
4)注意计算结果中的轴压比,接近限制时,应在画图时人为加强。
5)外围框架梁未到窗顶时,注意是否留够180mm过梁高度。
6)降板降梁的位置,标高。
7)大样节点图,得对好。
8)地基处理方式是否正确。
9)结构对楼梯是否碰头最好也顺便检查下,建筑结构主动配合,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
10)注意各个构件的标高。
建模之前
1)洞是否超限。
2)体型是否超限。
3)外围窗户留给结构梁的高度。
4)楼面荷载是否确定电梯机房是否7.0 屋面是否为上人屋面。
5)地震作用和场地类别 抗震等级是否匹配 。
6)楼层净高要求对梁高影响。
7)出屋面电梯间是否体量太小,有没有从上到下的不贯通的柱子 。
8)建模之前是否考虑建筑超长是否需要加伸缩缝,伸缩缝宽度还应满足抗震缝的要求,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类别、结构形式、房屋建筑高度确定建筑抗震等级。
9)建模前需要和建筑碰下需要降板区域的降板高度。
10)要求建筑确定填充墙体的位置、材料。
11)还有一定要看地勘,参数保证正确。
12)跟建筑要地面做法,自己计算楼面恒载,梁上荷载开洞的和不开洞的区别对待。
13)合理选择首层高度,复杂造型提前沟通。
14)建模前梁柱墙布置和建筑沟通好。
15)屋顶是否有水箱。
16)有浴缸,坐厕的卫生间,活载取4.0的。
17)基本风压,风压是否需要放大1.1。
18)是否有空调机房及消防水池。
19) 女儿墙高度为多少。
20)外墙是否有特殊做法如外挂大理石,玻璃幕墙等。
21)是否有电梯,以及电梯的净尺寸和电梯基坑的深度。
22) 造型与结构是否有矛盾冲突的地方。
建模过程
1)先设置好本层信息,自动计算板重的朋友,在计算之前一定要检查下,是否点了自动计算板重。
2)要注意剪力墙两侧不能同时开洞,遇到此类情况时,要与建筑协商修改。常见于:楼梯间剪力墙一侧为楼梯,一侧楼板开风井洞;剪力墙两侧楼板均开风井洞;外侧剪力墙兼挡墙时内侧楼板开风井洞。实在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如果楼梯间剪力墙两边均无楼板拉结时,将楼梯斜板钢筋锚入剪力墙,作为平面外支撑。
3)模型调整过程中有梁的删减之类的操作,记得重新把板厚和板恒活荷载过一遍,有时候会忘。
4)特别注意降标高的地方次梁的高度要保证两侧能搭住。
5)板标高错的不大的按同一标准层建,相差大的按两个标准层建。
6)一般我们建模的时候,拿的都是方案图,所以等全套建筑图出来的时候,要和模型对一下,如果建筑变动比较大的,一定要核算下,不能乱拍脑袋。
7)在计算板配筋的时候,板的信息读取的是pmcad里面的 ,而我们一般修改楼层的混凝土等级的时候都是在多塔立面立面,尤其是高层需要注意在多塔里修改时,算板的时候看看是否和设计一样。
8)卫生间的恒载为楼面恒载,活载为4.0。
9)楼梯恒载为8,活载为3.5。
10)走廊及门厅是采用3.5还是2.5。
11) 阳台是采用3.5(可能出现人员密集)还是2.5(普通阳台)。
12)特殊房间的荷载查荷载规范以及技术措施。
13)房间较大,以后是否会隔墙。
14)墙的偏心是否影响梁的布置。
15)水箱间的尺寸及重量。
16)空调机房的设备及布置位置。
17)消防水池的水位高度以及需要的层高。
18)通风管道等的净高要求。
19)造型荷载的布置及调整。
出图之前
1)图框是否和建筑统一出图编号、出图日期,对于不同绘图比例的图是否标注出现了错误。
2)序号是否排对,图纸说明是否为最新的。
3)每张图纸的的专项说明是否正确,是否有不是针对本项目的说明。
4)女儿墙、天沟、电梯吊钩、雨棚、屋面上人孔、水池、空调板、局部次梁定位、是否有遗漏定位。
5)屋顶是否有多余的次梁。
6)出图前和建筑轴号核对。
7)出图纸之前,我都会把建筑图落在结构图上一一校对,每一层都要校对,柱子,墙梁偏心什么的。
8)出图前,一定要看字体是否都显示正常!
9)出图前,再次确定建筑还有没有地方修改了没有通知结构,设备开动是否改变了,贴别是地下室的风井洞。
(内容来源于网络)
广联达造价圈
为造价而生!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内容版权均属于相关版权人和权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权。 请来信指出,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资源均由免费公共网络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勿公开发表或 用于商业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链接:http://erjian.cc/jiegou/28149.html
发表评论